在探讨基因编辑的领域中,一个常被忽视却至关重要的问题是:环境因素如何与遗传信息相互作用,进而影响人类健康?雾霾作为典型的空气污染形式,正悄然对人类的基因表达和健康产生深远影响。
问题提出:长期暴露于雾霾环境中,个体的基因表达模式会如何变化?这些变化又如何在未来几代中传递并放大?
回答:研究表明,雾霾中的细小颗粒物(如PM2.5)能深入肺部,甚至进入血液循环,影响基因的正常表达和调控,具体而言,这些颗粒物可能引起DNA甲基化模式的改变,这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学机制,能影响基因的活性而不改变其序列,某些与免疫系统、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相关的基因在长期雾霾暴露下可能发生甲基化变化,导致这些系统功能异常,增加患上相关疾病的风险。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基因表达变化可以跨代传递,研究表明,暴露于污染环境的祖代可以通过生殖细胞将这种“污染”传递给后代,导致后代在未出生前就处于更高的疾病风险之中,这表明,即使我们今天采取措施减少雾霾污染,其长期对人类基因库的潜在影响仍需数代人的时间来观察和评估。
作为基因编辑相关领域的从业者,我们不仅要关注技术本身的进步,更要深刻理解环境因素与遗传信息之间的复杂关系,通过跨学科的研究合作,我们可以更好地预测和应对由环境污染带来的健康挑战,为后代留下一个更清洁、更健康的地球。
添加新评论